海城大悲寺

來源:大同市南郊區清涼寺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11-07-04

海城大悲寺

 

大悲寺法語碑

 

    寺院簡介

 

  大悲寺位于遼甯省海城市毛祁鎮曹家堡子村,始建于1668年,由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(jīng)閣、千佛殿和東西配殿構成(chéng),有西方三聖和十六尊者,享受人間煙火,保護萬民平安。遼甯海城大悲寺全體僧人持不捉金錢戒律,日中一食。僧人每天早上2點鍾起(qǐ)床,10遍楞嚴咒,下午2個小時(shí)讀誦戒律,每天隻休息4個小時(shí)。保持佛陀制度,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開(kāi)始行腳。行腳途中托缽乞食。

 

    寺院管理


  寺院裡(lǐ)戒律嚴謹,僧人威儀具足,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體現!大悲寺裡(lǐ)沒(méi)有功德箱,每月2場佛事(shì)(14日超拔、15日普佛,不收取任何費用)。每年四月初八,七月十五兩(liǎng)次皈依。皈依居士必須背會(huì)《心經(jīng)》 《大悲咒》 ,才發(fā)給皈依證書.

 

     寺院曆史

 

  大悲寺距西充縣城35公裡(lǐ),距西碾鄉1.5公裡(lǐ),與南部碾垭鄉相比鄰,爲西充縣北陲古刹。據寺中殘碑考察,其寺始建唐昭宗天複年間,輝煌于宋高宗紹興年間,其後(hòu)代有興衰,屢毀屢建,曆代地圖上皆标有大悲寺名稱。當時(shí)大悲寺内塑有一尊高大的“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”,故稱大悲寺,中國(guó)百姓最崇敬觀音,香火旺盛。明末兵荒馬亂,千年古刹及滿堂佛像,化灰燼,毀于一旦。

大悲寺平安塔

 

大悲寺大雄寶殿

 

  清朝康熙十一年(1671年),重建大雄寶殿、觀音殿、地藏殿、藥師殿、天王殿及鍾鼓二樓,客寮飯堂及碾磨房等殿堂。規模龐大,氣勢恢宏,有廟田80餘畝,僧侶十餘人。曆代名僧輩出,高僧雲集,該寺方丈釋真清,曾三次徒步至南海朝聖,兼任成(chéng)都(dōu)文殊院後(hòu)堂。95歲圓寂于大悲寺,火化全身,骨灰盛裝在一個瓷花罈内,上刻“清傳臨濟正宗第七代示寂滿頤考老和尚之金罈”二十字,埋于七級靈塔之靈塔之内。嘉慶年間(約1797年)白蓮教之亂,大悲寺再度慘遭火焚。光緒年間(約1880年)重建大悲寺,規模大不如前  大悲寺法語碑。

 

     寺院方丈

 

  當代高僧海山(俗名馬廷耀,西充縣人)15歲(即1944年)在大悲寺出家,19歲到文殊院受戒、參禅,20歲考入成(chéng)都(dōu)昭覺寺佛學(xué)院。曾來破寺居住數月,虔心念佛,以志不忘,後(hòu)又回歸昭覺寺。現任佛教協會(huì)副會(huì)長(cháng)、兼任萬佛寺與廣德寺方丈。

 

 

 

編輯:月朗 責任編輯:李蘊雨